西雅圖雜記(1986)

標準

西雅圖雜記

年多前,老朋友去了台灣旅行後,送我這本梁實秋的書。

對梁實秋幾乎沒有任何認識,只記得他與魯迅常有脣齒之爭,怎樣爭、爭甚麼、誰勝誰負,卻是一點頭緒都沒有,也沒有太多興趣翻箱倒篋地了解。

坦白說,梁實秋此書有點行雲流水,記的都是他與他的第一個太太到西雅圖旅行的軼事。梁實秋的確有點幽默,所記載的點滴不時也頗有趣,比如說海關質詢豆腐乾的成分一文,但總體而言還是不值在此詳記。值得一記的是他文中的一句話﹕chop your own wood and it will warm you twice. So true.

相對於他的散文,他本人的愛情史反而更為有趣。他的大半生都與第一任太太程季淑一起,太太死後傷心得寫下《槐園夢憶》去悼念他們逝去的愛情。當大家都以為他對妻子的愛會從一而終的時候,他卻快速地與韓菁清戀上並結婚。他的弟子他的女兒他的朋友都不支持他新的愛情,而這一段愛情直到他死了亦沒有得到太多的祝福。

其實,愛情來的時候沒有甚麼原因,走的時候更是沒有甚麼原因 – 就好像以前很喜歡吃朱古力,突然就不喜歡吃了﹔以前很討厭苦瓜,現在倒也愛上了那一種苦中的甘,一切都沒有原因。

韓國之行2013 / 如果在末日一個旅人(2012)

標準

如果在末日一個旅人

天昏地暗地工作了數個月,終於展覽完了,抽了空出走到韓國一趟。韓國果然是一個購物天堂,應有盡有,化妝品護膚品的層次更已完全是另一個advanced level。最價廉物美亦最多選擇的地方肯定是Seoul 的Express Bus Terminal – 一個連綿幾公里的地下街,行到腳到跛。

甚少旅行後寫遊記,通常是一個人邊行邊畫邊寫。韓國此行是跟朋友去的,時間很充實,沒有這樣閒寫閒畫的時間。出發前其實有點不安,數數手指,這幾年來的旅行都是自己一個去的。一個人旅行,看似沒有人陪,卻是整個世界都在陪,不用關心別人的心情,只需關照自己的感官。想停就停,想走就走,很簡單。幸好,和這個朋友倒也夾得來,幾天的相處也很愉快。

旅途中想起去年在牛棚看的《如果在末日一個旅人》,坦言我沒有多喜歡這個劇,可能是因為劇中要談及的題目太多,雖然要提的題材都很有趣,但對每個題目的探討都略為浮於表面,就像是粒子與平行時空的關係,感覺就有點硬生生把維基百科的資訊放到對白中,演員是在陳述這一句對白,而不是演繹這一句對白。整個劇也因而變得很散亂,似是以往寫essays 的狀態 – 題材太多而有趣的探討太少。縱使如此,劇中的時間性倒是很有趣的。若現實如劇中 – 「末日」已經發生而人又真的沒有死去,那世界又會變成怎樣呢﹖人在這一個後末 日的時空,又會展開一段怎樣的旅程呢﹖ (馮程程對此劇的時空解讀很獨到,也令我覺得我未能喜歡此劇的原因可能只是我懂的東西太少)

至於韓國之行為什麼令我想起此劇,其實只是單單因為此行不是自己一個人而已。我在想,如果末日將至,此刻的我會想和誰展開最後的旅程呢﹖

另,末日旅行又同時令我想起去年尾的日本之旅。當時在富士山山腳零下數度等巴士,那種以為無車要凍彊在山上的感覺,不知為何令人感覺很孤寂。最後,巴士車頭的強光照了過來,彷彿等到了帶我穿梭時空的貓巴士。

PS: 此文的題目,也穿梭兩個時空好了。

旅語

標準

獨在異鄉的我在遊蕩

被流徙

便流浪

 

抿着發紫的唇在奔撲

在流血

也流汗

 

袋口的孤獨六講

展場的浪蕩六老

在無光無影的夜色下,

與己身交纏。

誰說浪蕩者迷失焦距?

我是在黑暗中,革自己的命。

 

醉吟東方不夜城

酒醒方恨語無知

在無日無夜的繁華下,

與己身交纏。

誰要這種現世多餘的光明?

我是在黑暗中,革社會的命。

 

2011.09.15

寫於利物浦公幹之夜